新京報訊(記者田杰雄)除了“荷鋤耘良田”,農民也能“揮筆舞丹青”。9月1日,昌平區百善鎮,為期7天的善德文化農民畫培訓班開班。新京報記者獲悉,培訓班在全鎮招募50名學員,課程為公益性質,全程免費,后續還將定期開設農民畫培訓課程,擦亮百善鎮的“善德文化”品牌。當日,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中共北京市昌平區委宣傳部新時代文明實踐共建基地,也在百善鎮下東廓村文化活動室揭牌。

9月1日,昌平區百善鎮,為期7天的善德文化農民畫培訓班開班。新京報記者 田杰雄 攝
善德文化萌芽于4000多年前的堯舜時代,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在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董振禮看來,德善文化也幾乎囊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部。而昌平區百善鎮自2007年起,已連續15年舉辦善德文化藝術節,打造了百善鎮善德文化品牌,對于村民而言,這也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青絲褪去,白發滿頭,開班儀式現場,多是老年人。為什么百善鎮與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仍然會對老年人開展農民畫培訓?回答這個問題時,董振禮提到了創建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耿飚,“一息尚存、不落征帆,是耿老傳承下的奮斗精神,我們開展這個培訓班,有這么多老年人在這里,我想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落下自己的征帆,我們還有年輕向上向前的心態。”
百善鎮黨委書記莫清海介紹,多年以來,善德文化在百善大地上孕育生根、發揚光大,形成了崇德向善的社會氛圍,善德文化也成為百善鎮的文化精髓。本次舉辦的百善鎮善德文化農民畫(新年畫)培訓活動,為期7天,旨在充分發揮善德文化賦能作用,培養一批優秀的農民畫藝術人才,為農民畫藝術在百善鎮發展提供新機遇、新動力,形成“以文鑄魂、以文惠民、以文興業”的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網友回應